近200多年來,當西方世界以康德哲學為基礎探索「客觀如何可能」並因此奠定科學研究規律的同時,在1970年代,NLP的創始者Richard Bandler與John Grinder反其道而行,以「主觀經驗如何使人卓越」為研究核心,參照心理治療三大家(完形治療、家族治療與彌爾頓催眠)等的經驗與方法,從神經機械論(Psycho-Cybernetics)的制約現象與反應、語言及信念對行為影響等面向,發展出一套有別於其它學門的身心整合技術,並命名為「神經-語言-程式學」(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如武術、漢方醫學與各式宗教的修行法門也都建立在開創者或後繼者的主觀經驗的累積上,比如漢方醫學與武術等是為治療疾病與強身健體,而道家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脫離肉體羽化成仙,中土佛教的修行目的是為了脫離輪迴後回到西方極樂世界等,而這些類似宗教的體驗或儀式,無一不是主觀經驗認為有效下的傳承。

受到西方哲人的影響,NLP大學的NLP發展者(developer)Robert Dilts博士,逐漸將主觀經驗的應用焦點放在「是 (to be) /有 (to have) 」上,同時融入近100年西方哲學顯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探索的「返回事物自身如何可能」的方法,並借鑒心理治療取向門派如Gregory Bateson, Ken Wilber、Stephen Gillgan、及Richard Moss等人的思想與技術後,系統地發展了「我是(有)?為什麼我是(有)?我如何是(有)?什麼是(有)?何時與何地是(有)?」等不同的操作技術(techniques),同時提供調和「是與有」兩者的方法,即操作過程相當程度地重視心靈的生態平衡(Ecology of Mind)。這種型態的NLP將原先僅作為心理治療的第一代NLP做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在方法上與佛道修持僅重視「我是」同時將「我有」縮至極小,「甚至我不是也不有」的虛空的法門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既然NLP是研究主觀經驗下如何卓越的方法,能否隨著科學的進步如同漢方醫學將主觀經驗形成客觀知識,進而形成科學新學門呢?(例如漢方醫學在傳統成方有效性的研究中將多種單味生藥組成的固有成方視為單一formula(組合),將此formula的指紋圖譜視為單一基準,在不拆解成分下,證明實效以逐漸形成自然科學的一支)。按照康德哲學體系下科學研究的觀點,假設「複製卓越」是NLP目標,那麼「卓越」基準如何制訂?自我經驗參照還是外部卓越參照才是基準?「卓越」是否有文化差異? 又假設做為心理治療或諮商用途,那麼現存心理治療或心理健康常用量表真可作為改善依據?如何解釋通則中的個體主觀經驗差?假設這些在驗證技術上無法突破,那麼NLP自然就無法被納入成為人文科學中可被接受的一支。儘管NLP在各項的應用實效上效果卓著,但或許時候未到,因此NLP傳授者通常不會宣稱NLP是科學,但若僅說NLP是一門技術,或許借用現象學中的字眼「體驗科學」(science of experience)來說明,可能系統NLP的傳授者會認為更準確一些。 因此,假設有人問我什麼是NLP? 我會回答說:「NLP是一門基於主觀經驗下研究與實踐人如何才能卓越的體驗科學。」

-- 文章歡迎引用, 但請註明出處 --

註:照片中的房子是載著Judith Delozier老師一起去吃飯時,她指出這是John Grinder與Richard Bandler當年(1970年代)在Santa Cruz帶領NLP學習者的處所, 當年為Richard的房子, 後來已轉手賣人. - 在 517 Mission Street, Santa Cruz, Califonia, USA

 
 
也歡迎您加入學會FB粉絲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諮商 NLP tbnlp 台中
    全站熱搜

    tbn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